考取大专之后,许多学生“憋着一口气”,要努力实现“专升本”。那么,专升本有几种方式?专升本之后,第一学历是否算本科?专升本要注意哪些事项?
1、统招专升本,仅限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应届生报考
这是难度最大、也是含金量最高的“专升本”。毕业后颁发“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”,学历是“全日制本科”,与正式的本科毕业生完全一致。要特别注意,“统招专升本”需要满足:全日制、应届生。换句话讲,如果非全日制,或者是专科毕业后,就失去报考“统招专升本”的资格。
2、“成人专升本”,主要是为了满足非应届生实现“专科升本科”
面向成年人的“专升本”,可以通过参加“成人高考专升本”考试,符合条件后进入学校继续学习。不过,这种形式的“专升本”含金量不高,第一学历始终是“专科”,哪怕将来博士毕业,第一学历依旧是“专科学历”。
2、中职升本,面向职业学校学生的“专升本”
通过正规渠道完成的中职“专升本”,获得的毕业证与学位证,与统招高考学生取得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具有同等效力,其实相当于“3+4,也就是:初中考进职业学校,然后通过三年职业高中文化课的学习,进而考取本科。”
中职“专升本”,各省的政策不尽相同,有的省升级的本科也是省内高校,有的省则规定只能升“民办本科”。因此,中职“专升本”首先要搞清楚本省的政策。这种形式的“专升本”内部“弯弯绕”也多,最好能看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正规“红头文件”,打听清楚参加考试的类型,或者向完成“专成本”同学的确认。
专升本有三个不得不注意的事项,一是本科招录名额有限,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高考,二是报名有资格要求,比如山东省教育厅规定,自2020年开始,“学生整个专科阶段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,不得低于同年级、同专业的前40%。”
湖南省规定,推荐专科学生参加“专升本”选拔的本专科院校,只能推荐各专业平均成绩排名前20%的应届毕业生参加选拔;若前20%内有学生自动放弃“专升本”选拔资格,不得依次递补。
这些政策出台的目的是在学生之间形成“比学赶超”的学习氛围,开展良性竞争,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素养,同时也造成“专升本”难度增加。
三是专升本只能延续专科的专业进行“升入本科”,也就是说,专升本是在原专业基础上提高学历,不能跨专业“升本”,因此,要想冲刺专升本,就要拿出高中时期学习的劲头。
有的学校会在大专第二年开展“函授本科”的学习,不想通过正规考试“专升本”的学生,可以参加这类“函授专升本”,一般是在专科毕业一年后,会取得函授本科毕业证。当然,含金量不能与“全日制本科”相比。
此外,专升本与签订工作协议并不冲突,如果毕业生没有成功“专升本”,也可以在两年之后,以同等学力去冲刺考研,不过,这种形式的考研,成果几率相当低。对于“专升本”,你有什么想法?欢迎讨论。